易卜生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,在他36歲前還可說是個生敗者。他父親在他7歲時破產,15歲被迫離開學校去給個藥劑師當助手。他靠在夜裡學習然後進大學。但他沒完成學位便離開大學,在一間劇院裡當打雜。開始時,他當記帳,設計服裝,寫劇本,甚至導演等工作。可惜,他初期所寫的劇本都悲慘地失敗告終,想申請專為作家及劇作家而設的生活津貼又總被拒絕。加上有酗酒習慣,生活可算是一塌胡塗。
當易卜生36歲時,他申請到了一分微薄的政治生活津貼,遂決定離開劇院,甚至搬離家鄉到意大利居住,開始了長27年的旅居生活。
「1864年5月9日,我穿越了阿爾卑斯山。高山頂上,籠蓋著瀑布一樣的鳥兒,我們就在鳥兒底下穿過隧道。突然,一縷奇跡般的明媚陽光破雲而出,爍爍閃光,像潔白的大理石一樣。這景像感染了我,感覺像爭脫黑暗衝向光明,突破迷霧,融入陽光。」 ---易卜生
旅居期間,他對寫作始終念念不忘,在偶然的機會下重執筆桿想寫一首宏偉的史詩。但寫了50頁之後,他卡住了。他把詩扔在一旁,想重新寫一部戲劇,但僅僅用來閱讀,而不上演,這便是他第一部為人注意的詩劇《布朗德》。然後他便陸續寫出更多不朽的經典劇目。
Comments